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環境質量,對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 那么,怎樣才能進行住宅區的景觀設計呢? 建筑園林景觀認為,在進行住宅小區景觀設計時,必須注意以下幾個要點。
1、小區景觀設計應因地制宜
改建地形不僅費時費力,還造成不必要的資金浪費,因此是一種不太可取的做法。我們必須利用地質環境,對現有地形進行高價值的規劃設計。在追求美觀效果的同時,必須重視其實用價值,以及是否能給人們帶來便利和舒適。這不僅體現了人性化的關懷,也有利于人類的身心健康。
2、構想和構圖
構思是園區景觀設計前的準備工作,是園區景觀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。 構思首先要考慮滿足其使用功能,為地塊的使用者營造和布置充分滿意的空間場所,不破壞區域生態環境,盡量減少項目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干擾等。
構圖必須表示平面的配置組織,以平面圖示的形式按比例正確地表現交通道路、綠化面積、鐵路超高位置等。 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的主要尺度在于人們在建筑外部空間的行為,而人們的空間行為是確定空間尺度的主要依據。 無論是廣場、花園、綠地,都應該根據其功能和使用對象來決定其尺度和比例! 合適的尺度和比例給人美的感覺,不合適的尺度和比例給人帶來不適感。 以人的活動為目的,決定尺度和比例,才能成為舒適親切的人。 反映選擇場景體和背景的關系,實現立體造型的組合。 通過建筑的空間組合,以及建筑自身的設計手法,可以借用遠處的景色。
設計不是不變的,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要根據現場條件確定,因地制宜,因物而宜,因景而宜。
3、以植被為主體
綠化是自然景觀的引進和重建,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和常用因素。 綠化的基本形式有草坪、籬笆、樹叢、花壇、藤棚……等。 植物生長的樣子、顏色、甚至季節的變化帶來的季相,給城市環境帶來生機和美感。
合理的住宅小區綠化用地約占住宅小區總面積的50%,綠化率標準不得低于35%。 在具體實施中,必須重視以下原則。
1 )主要通過花草樹木的栽培和配置來實現。 在考慮標志性建筑的同時,合理運用園林康托,使綠化面積發揮作用。 可以抓住自然地形的起伏(根據需要可以進行人為的建模)、喬灌木、建筑康特、花壇的立體綠化等創造立體效果! 采用復式栽培技術增加綠色面積,平面設計要重視色彩搭配,提高觀賞效果。2 )園林綠化不僅要平面化,還必須提倡“并木性”的立體化模式。 例如,通過在墻上種植攀緣植物,減弱建筑體堅硬的幾何學線。 在設計風格上,綠地內部必須和諧統一,盡可能與城市綠化計劃協調統一。 另外,應當根據住宅小區規劃,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、點、線、面結合,妥善保留和規劃改造范圍內現有的樹木和綠地。
4、優化道路體系
道路是住宅小區景觀設計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,是景觀的骨架、網絡! 景觀道路的規劃布局往往反映出不同的景觀面貌和風格。
強調道路組織的多樣性和平等性,利用環形網格劃分小區多個清晰的結構,并呈網格狀向各目的地延伸。 盡量減少設計小區內車流與人流活動的交叉和并行長度,利用環境暗示的方法限制多種限速。 特別要注意消除交通流量對社區綠化系統的穿越,保證整個步行系統的維護。 另外,為了方便殘疾人,小區內也設置了殘疾人用坡道。
景觀道路與許多城市的道路不同,園區的道路不僅交通和運輸,對景觀也有一定的要求,可以組織觀光路線,提供休息場所。 而且景觀道路、廣場的鋪裝、線型、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觀的一部分。 總之,如果去景點,可以沿途欣賞景色,因此景觀道路本身也成為觀賞對象。
5、水體系統
在景觀設計中多以水體為展開點,城市的海岸、湖濱、河岸常常是人類生命力活躍的地方。 水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起著特殊的和諧作用,不僅給人帶來愉悅、輕便、柔軟,還具有凈化空氣等重要的環境保護作用。 景觀中的溪、泉、塘潭等小水面也不容忽視,它們與江、川、湖、海等大水面共同形成了城市環境中的藍帶。 的曲線和動態變化、活躍、測繪、點綴空間的特色,如果善于利用,可以極大地豐富城市的景觀水平和內涵。 水體的變化因設計運用得當而豐富多彩。 噴泉、瀑布、水流等運動的不同面貌以點狀、片狀、柱狀的形式呈現,增加了景觀的動感和吸引力。